close
這是別人寫的文章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imchou69/article?mid=343&prev=-1&next=339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imchou69/article?mid=343&prev=-1&next=339
八月的最後一天, 公司發佈了一份人事命令, 資遣了幾位同事, 而這一切, 我竟然完全精準的掌握了最終的名單與時間, 當然, 創子手不會是我, 只是剛好與我的預測完全符合而已.
這次的資遣, 無關乎公司的訂單狀況, 無關乎那些員工的資歷與年齡性別, 甚至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待, 是他們應得的. 即便我後來接到了不少訴苦或者咒罵公司及老板的電話, 我仍然客觀的覺得這樣的結果是他們應得的代價, 我曾經努力過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, 只是還是發生了.
由於產業型態的轉變, 公司在三年前開始便積極轉型, 去年初, 轉型的步調加速, 原有的營業項目幾乎完全停止, 取而代之的是新引進具有更高收益的項目. 新的項目當然需要新的技術與要求, 老實說, 以現有的人員素質與能力, 我很擔心是否能順利的生產; 但是公司是家族企業, 老板對待員工一向像家人一般, 不忍心過去一起打拚的戰友因此失去了舞台, 決定提供內部轉任的機會.
於是我做了人員能力調查, 列出轉型後所需要的人員資格與能力, 並挑選適合的人員, 提供內外部的在職訓練. 這期間, 幾乎每個人都反彈, 因為做的是他們完全不熟悉的工作, 總希望再回去那個做了十幾年, 閉著眼都能做的工作, 卻沒注意那個工作正在日漸減少, 走向結束的命運, 這是一開始就先讓他們了解的訊息, 我想他們也許還是比較相信眼前看到的事實吧.
對於個別的每一個人, 我都找時間加以訪談, 了解他們在訓練過程中的困難點, 給予他們適當的開導與鼓勵, 多數的人選擇了無奈的接受, 畢竟公司還是提供他們繼續在職的機會, 只是很遺憾的還是有少數的人, 不但抗拒訓練, 甚至還阻撓其他人的訓練. 最後, 經過了近一年的溝通與包容之後, 為了公司的永續經營, 不得不請他們先行離開.
我一直深信機會是無所不在的, 但是卻只留給準備好的人, 否則即便逮到了機會, 也很容易讓他從指縫間逃脫. 前幾年開始進入管理團隊, 從大老板的行事上也看到了這一點; 他總是說我們要備好彈藥, 才能隨時上戰場, 否則等到開爭開打了才開始張羅, 就只有被滅亡的份. 所以公司會在前幾年不景氣時培訓人員, 添購設備, 因為那段時間的物價比較便宜, 訂單量少, 也比較有多餘的能力.
高中剛接觸電腦, 便覺得電腦很重要, 更是盧著做礦工的老爸, 花了他一個多月薪餉買了生平第一部電腦, 也花了很多精神鑽研這方面的知識, 在那個大多數人都還不懂電腦的時代, 我已經跟著幾位先進學習網路跟大型資料庫, 也因此讓我有了份不錯的工作, 老爸才釋懷當年我的"匪類" 讀書時英文沒學好, 前幾年忽然覺得很重要, 前後花了十幾萬回補習班惡補; 在大陸開始開放, 我也開始學習了解對岸的文字、文化與習俗. 這些, 都在公司近幾年的海外投資中應用上了.
天底下沒有恆久不變的真理, 處在這個資訊爆的時代, 幾乎所有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. 30年前的教科書還在說對岸人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; 30年後的今天, 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著對岸的水深火熱. 民國5,60年代, 是勞力密集的時代, 台灣老板當時對員工的期望是「等值」, 付出了5千元的薪水, 期望能為公司帶來5千元的利潤; 70年代進入技術密集的世代, 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是「等值」, 期望是「超值」, 最好每一位員工能為公司產生2倍以上的收益; 到了現今的90年代, 則是進入知識與管理密集, 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是「超值」, 期望是「增值、加值」, 希望每位員工能為公司產生十倍、甚至百倍以上的收益. 不可能嗎? Google跟YouTube正是典型, 面對這個世代, 我們只有隨時隨地準備好自已, 才有機會抓住從身邊稍縱即逝的機會.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近和朋友聊到工作的話題。
我說,同一個環境待久了,好害怕改變。
肚子餓,待續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近和朋友聊到工作的話題。
我說,同一個環境待久了,好害怕改變。
肚子餓,待續~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